科创网 关注科创领域的新机会

固态硬盘什么时候换芯片最好

1. 缺陷一:固态硬盘寿命有限固态硬盘虽说没有传统硬盘那样的机械结构,不存在磁头老化、磁盘坏道等问题,但由于采用了闪存作为存储介质,其有限的擦写次数是一大硬伤。以32nm工艺的闪存芯片为例,固态硬盘常见的闪存颗粒理论擦写寿命约为5000-10000次。固态硬盘相比机械硬盘还是“脆弱”了些:传统硬盘的将数据记录在磁层上,理论上可以经受无数次的读写操作而不会有磁失效的危险,显然闪存做不到这种程度。

2. 缺陷二:芯片品质参差不齐闪存芯片都是从晶圆上切割下来再进行封装,产品良率并不一定理想,有些是容量不足,有些是寿命不能达到要求,有些是测试不能通过,这些不能达到出厂要求的产品经过各种渠道流入市场,俗称“黑片”“白片”。既然SSD使用闪存芯片作为储存介质,就同样存在这种芯片品质参差不齐的情况。同一款SSD产品,视容量大小里面会有4~16个闪存芯片。这样带来的坏处显而易见,一块硬盘崩溃将造成所有数据不可逆性的损失。虽然一个固态硬盘芯片的损坏不至于全盘皆灭,但如果恰好这个位置储存了重要资料,请节哀。

3. 缺陷三:数据丢失不可恢复如果说机械硬盘坏了还可以做数据恢复的话,固态硬盘就连这个“后悔药”都没得吃了,为什么呢?因为固态硬盘的工作原理与机械硬盘不同。传统硬盘的将数据记录在磁层上,理论上可以经受无数次的读写操作而不会有磁失效的危险,因此即便是硬盘已经损坏,仍可以通过专业工具读取磁层柱面信息来恢复。但是固态硬盘不同,其内部没有任何机械结构,数据被零散地分散在各个闪存之中,要从损坏后的闪存芯片中数据恢复,从目前来讲几乎是不可能的。因为两者存储原理不同,固态硬盘删除文件时不是像机械硬盘那样仅仅删除文件的索引,而是全部删除。

版权说明:文章均为账号作者发布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与立场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